省市级小学名教师工作室聚惠院共探区域基教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

10 月 25 日,“弘扬教育家精神 助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之省市级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讨暨学科育人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惠州学院举办。此次活动由惠州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惠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指导,惠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18个省市级小学名师工作室协办。活动汇聚了翟爱文、黄炯辉、杨小燕等19位省市级小学名教师及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校代表,聚焦工作室建设提质与学科育人增效,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凝聚新力量。

活动以“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引领学科育人升级”为核心导向,构建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研讨体系。在省级“粤派名师”工作坊建设经验分享环节,主持人从信息科技、数学、英语等学科切入,深入剖析 AI 赋能教师成长、小学数学与 STEM 数字化融合、小学英语分层作业 “教—学—评” 实践等创新模式,为全省“粤派名师”工作坊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惠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交流环节,各主持人结合语文、美术等学科特色,分享“特色答卷”“合协教学”“三现教学模式”等实践成果,展现市级工作室在教育帮扶、青年教师培养、示范课打造等方面的扎实成效,为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参考范例;校本研修与学科育人模式探索环节,与会者围绕常态化教研、课题驱动、情境化教学、跨学科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研讨,其中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校、新圩镇中心小学校长孙锦松,以“三协同·四强化·五提升:一体化行动体系构建与实践”为题作强化学科实践主题报告,从学校层面分享课程改革与育人实践的鲜活经验,为中小学落实实践育人要求、推进校本研修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进一步丰富基础教育教研与育人实践路径。  

惠州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益智强调,学校将依托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平台,深化UGS 协同育人机制,为省市级名师工作室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他围绕“强化校地协同,‘六措并举’助促名师工作室内涵建设”详细介绍,依托惠州学院79 年师范教育积淀及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通过“架构子、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筑堤子、结果子”六项举措系统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已形成 “四维一体” 卓越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等省市级教学成果,有效助力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与教师成长。陈益智还透露,下一阶段学校将携手本地“四名”工作室,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省级中心平台支撑,深化 UGS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完善校地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年度论坛、学期联席会、月度名师讲堂等活动赋能;三是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实施微任务、微团队、微学习与微实践等“四微”合作模式,联合开展教研、示范带学等协作,持续促进工作室内涵发展。这一举措与省级中小教师发展中心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方向高度契合,将有效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与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师资培训部主任、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晓波指出,省市级名师工作室是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此次活动不仅强化了省市级工作室间的协同联动,更搭建了全省基础教育创新成果(含实验校实践成果)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其探索的工作室建设模式、学科育人路径及学校实践育人经验,对辐射带动全省各地市名师工作室提质增效、推动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双百行动”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此次活动的指导单位的惠州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围绕打造人才培养、教育研究、教育改革、教育服务示范基地四大目标定位,服务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提供指导与服务,助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强化“UGS”协同合作模式、助推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指导“四名”工作室建设及打造中小学幼儿园品牌特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五横五纵·数字治理”一体化精准培训新范式,首创了“双进双培·长效追踪”互哺式协同成长新路径,形成了“三融三促·理论引领”生态化发展新格局。“双进双培”模式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获评省“终身教育品牌”项目,入选《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经验,推动区域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整体提升。

 

文:邓伟浩

图:廖婧宇

审核:邓伟浩

签发:孙奕雯、陈益智